close
應該有很多人跟聖冠一樣,對青年公園的花鐘,充滿了兒時的回憶,但現在的花鐘,不但時針、分針早已不在,連樣貌都變得殘缺不堪。甚至有附近居民反應,花鐘的「殘骸」實在很像墳墓,和周邊的景觀根本不協調,居民不但感覺觸霉頭,外地觀光客來還有許多人誤解地問,「到底那個是誰的墓?是這個人的墓嗎?」原來遊客因為一旁的蔣介石雕像,直接將該花鐘誤解成為雕像人物的陵墓。

聖冠認為市府應儘速針對花鐘景觀復原或重新設計辦理公聽會,邀請公園周邊九個里的居民共同參與意見,投入經費整體改善青年公園花鐘及其周邊景觀,並訂定具體的改善時間表;否則每年浪費預算綠美化,只是讓居民更為反彈,讓觀光客引為笑談。

再說北市府的公園路燈管理工程處青年公園管理所每年編列270至370萬元不等的預算進行轄下公園的綠美化工程,2008年還另編列了200萬元進行花鐘更新和水源路綠籬的工程,但對「花鐘」這項市民記憶似乎完全不重視,綠美化工程也不在乎景觀是否協調。


 


除了綠美化工程外,2006年的青年公園更新工程花了9300萬元,之後每年都有1000萬元上下的預算來進行土木、維護、機電、鋪面等維護工程,幾年來總經費超過一億五千萬元,但不管怎麼維護、綠美化,都沒有把花鐘列為重要的景觀,並思考花鐘和周邊景觀的協調性,凸顯郝市府市政建設規劃總是缺乏整體性,忽略市民共同的歷史記憶。

青年公園是附近居民三十多年來重要的休憩場所,花鐘曾經是青年公園最著名的地標之一,而附近的馬場町,在二二八事件、白色恐怖時期,曾經是著名的刑場,槍決了不少無辜民眾;再加上青年公園花鐘在「除役」後的樣貌,遠看又像個千人塚,經過的人心裏總是「毛毛的」,尤其霧夜打了燈後,感覺更陰森;一個供市民休憩的場所,怎堪如此?

於附近居民多次反映,市府卻不處理,只是按慣例編列預算維修、綠美化,就算曾經辦過好幾次會勘,但現狀還是一樣,顏聖冠批評郝市府對於周邊居民的民意反映早就「麻木不仁」,辦個花博可以斥資百億,卻連一個公園的景觀卻處理不好,完全就是「花大錢,辦選舉」的心態,並非真心照顧市民的需要。

雖然今天公燈處青年公園管理所副主任張秀珠一再說明,市府「一直在努力」要將花鐘的景觀處理好,卻不免讓聖冠質疑:「把一個花鐘弄好對郝市府而言有那麼難嗎?」,若是「已經努力」、「會再努力」還能把一個花鐘弄成這樣,就莫怪乎郝市府乏善可陳的施政績效了。
 
共三段,可連續播放


相關新聞: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臺北市議員顏聖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